色彩风格

检校协作共筑法治新高地 ——这场刑事检察案例研讨会碰撞出哪些智慧火花?

【字号:    】        时间:2025-03-25      

 本网讯 田维筱 蒋懿臻春风化雨,法治润心。3月20日,宜昌市伍家岗区人民检察院联合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举办的刑事检察案例研讨会激荡思维火花,30余名检察干警与高校法学专家学者、公安侦查人员、法官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长江大保护、助推网络空间治理三大领域新型案件展开研讨。党组书记、检察长彭颂东全程参与研讨,副检察长胡莲芳主持活动。

【破题】穿透"隐形贿赂":为政商交往划出法治标尺

聚焦某新型受贿案件,与会专家抽丝剥茧:当预期收益披上市场行为外衣,如何精准识别犯罪本质?针对权钱交易隐蔽化”“利益输送期权化等新型犯罪特征,贺江华教授提出了市场行为合理获利与权力寻租非法所得的司法认定差异。

法治启示:研讨会形成三个必须共识——必须建立受贿数额动态计算模型,必须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负面清单,必须完善行贿受贿一起查长效机制。院计划推出《涉企职务犯罪办案指引》,为市场主体划出更清晰的法律红线。

【亮剑】破解土石困局:长江生态司法保护出实招  

合法开采的土石转卖=犯罪?这个看似简单的设问,引发当天最激烈辩论。针对“施工方在合法工程中开采的土石能否私自出售”的争议部分观点认为,土石属国家矿产资源,违规出售或涉嫌非法采矿罪;亦有观点主张,开采行为合法但后续处置违反行政规范,应通过行政处罚追责。研讨中,检察官、专家学者及公安办案人员围绕“非法采矿罪”“侵占罪”等罪名构成要件展开激辩。

法治启示:在严格保护矿产资源与保障市场主体活力之间寻求最优解,既避免刑事手段泛化影响市场主体活力,又坚决打击借工程之名行非法开采之实的违法行为彰显“保护不越位、监管不缺位”的司法智慧本案研讨彰显检察机关以“最严密法治”守护长江生态的决心: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依托检察建议推动行业治理,切实维护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织网】刺破数据黑幕:个人信息保护检察防线再升级

用户协议沦为侵权工具,刑法该如何亮剑?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引发深度思辨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部分市场主体以“用户协议”“服务条款”等契约形式获取个人信息处置权限,但若通过隐瞒真相、虚构用途等欺诈手段诱导用户“同意”,此类行为究竟属于“市场创新中的管理失范”,还是已突破民事侵权范畴、构成刑事犯罪?研讨中,有观点援引“被害人同意理论”,认为形式上“自愿”的契约可消解刑法介入必要性;但更多意见指出,刑法对“同意”的认定需以信息主体的充分知情与真实意思为前提,欺诈手段实质剥夺了用户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所谓的“同意”不具备阻却违法性效力。

法治启示信息时代,安全与发展是一体之两翼。检察机关既要当好公民个人信息的守门人,也要做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护航者院将以此次研讨为契机,持续深化法律监督,在动态平衡中寻求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的最大公约数,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贡献检察智慧

彭颂东在总结发言时指出,今天的研讨既是对办理案件的复盘,也是该院拓展路径打击新型职务犯罪、助力长江大保护以及对守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有益探索。案例研讨不是终点,而是高质效办案的新起点。该院要建立检校合作机制,推出一案三研:办案同步研究、结案专题研讨、成果转化研用,以更多精品案例服务高质效案件办理。伍家岗区检察院将持续加强与三峡大学法管学深度交流,共同打造检校协作、“检学研”一体发展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