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喜报|我院干警作品荣获家风征文三等奖

【字号:    】        时间:2022-08-19      

 我院干警沙青撰写的《我家粮票背后的故事》获“寻找传家宝 传承好家风 ”征文三等奖。
 全文如下:

母亲的床头柜里放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盒子里面有几十张用花布手绢包裹着的旧粮票,粮票按面值大小的顺序整齐地摆放在一起,虽然有些发黄,但票面平整没有任何折痕,这是母亲珍藏多年的“宝物”。

在他们那个年代,一张两寸长、一寸宽的有价票证,不知承载了多少生活的酸甜苦辣。我家的这些粮票背后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母亲说,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父亲在湖北宜昌当兵就地转业后,便准备将她和我们兄妹三人从江苏老家接到宜昌安家定居。临走时,爷爷用颤抖的手从裤兜里掏出一叠用日历纸包着的粮票递给母亲,并叮嘱她一路上要保管好。“到了城里要保持老沙家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粮食就是咱老百姓的命根,每一粒米都渗透着农民的血汗,不要浪费一粒粮。”因为担心我们一家五口在宜昌靠父亲一个人挣钱过日子,粮票不够用,爷爷便将自己从牙缝里抠出来攒下的粮票和从别人那里兑换的全国通用粮票都给了我们。

我们带着爷爷“勤俭节约,惜粮如金”的家训,带着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离开了深爱的故土,踏上漂泊异乡的路。到了宜昌后,母亲一直把爷爷给的粮票作为急需时的备用粮票。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动用这些粮票,它们浓缩了爷爷的殷殷牵挂。1991年秋,也就是我们到宜昌的第六个年头,爷爷突发疾病不幸离世,远在湖北的我们未能见上他最后一面,这成了我们一家人最大的遗憾。而这叠粮票便成了我们对爷爷永久的思念,更被母亲视为珍宝。此后,它也就成了老沙家的“传家宝”。它不仅仅是爷爷留给我们的最后一点念想,还是一笔精神财富,它伴随着爷爷那句叮嘱时刻提醒我们要忆苦思甜,戒奢以俭。每当母亲拿出这个“传家宝”跟我们深情地讲述往事时,眼里满是对过往的怀念,尤其是爷爷在村头为我们送行的一幕定格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母亲常用这句话教导我们:一点点衣食都来之不易,要加以珍惜 即使是一点粥一点饭也不应浪费,就算是半根丝半根线也不糟蹋,要常常想到我们用的物资得来的艰难。 关于粮票的故事,我们兄妹三人也会讲给我们的子女听,把爷爷的家训、母亲的谆谆教诲代代相传。

1993年,粮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在宜昌的生活一年比一年红火。尘封在铁盒里的粮票,承载着我们三十多年的回忆,每每看到它,心头便涌上些许温暖。粮票虽已成为“粮票年代”的一个独特的历史印记,但它提醒着我们:节约兴邦,奢靡亡国。一粥一饭,一丝一缕,不仅事关个人温饱,更事关大众福祉。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全民践行“光盘行动”。我那从小就深受家庭熏陶的儿子,从幼儿园起就当起了家里的餐桌监督员,每餐饭后都要检查大家的碗里是否有剩饭,谁要是违背了家训,儿子便用“粮票的故事”为他讲上一堂“家庭教育课”。

现如今,粮票的故事已成为过去,我们的生活水平已今非昔比,但“勤俭节约、惜粮如金”早已成为了老沙家代代相传的家风。